- 完结毛主席与华国锋完结至第409集
- 那是1956年夏季,毛泽东在广州市小岛宾馆召开“农业规划四十条纲要草案”讨论会,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毛泽东突然问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道:“湖南有个地委书记蛮不错的,你知道吗?”周小舟答:“周惠?”毛泽东说:“不是的,是一个怪姓。”周小舟愣了一下,突然说道:“啊,是华国锋。”毛泽东说:“是的。”这位华国锋是什么人物呢?居然让毛泽东印象如此深刻,而且还在会议上专门进行点名。他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这还得让我们从华国锋同志的履历说起。华国锋,原名苏铸,字成九,1921年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学生时代,他就关心国家前途命运。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抗日运动,1938年6月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表达自己抗日救亡的意愿,苏铸更名为“华国锋”。
- 完结洪武大帝传完结至第191集
-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帝王!今人皆惊叹朱元璋的传奇人生,不过,真正喜欢他并给予公正历史评价的人却并不太多。究其原因,一是认为他杀戳过甚,薄情寡恩;二是由于他出身草葬,便下意识地觉得他的文韬武略不及历史上的几位伟大帝王。此皆是一知半解式的偏见,其实,朱元璋的文治武功,丝毫不逊色于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曾如是称赞朱元障:“联观明史,洪武、永乐所行之事,远迈前王。”确实如此!历史在朱元璋这里拐了一道弯。他出生在一个最底层的穷困家庭,从小没有机会上学,而只能选择放牛,留下了一个灰色的童年。到了少年阶段,境遇一点儿没有改变:和尚、乞丐,流浪、漂泊……家破人亡的悲痛,举目无亲的流浪。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辛酸。也正是因为这样,皇觉寺里青灯为伴的寂寞、孤独和无助是锁不住那颗火热的心的。要用三尺利剑,打出一片天地来。就这样,乞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先驱者。这一变,天下也为之改变。他的革命生涯是成功的,是辉煌的。然而,这个过程却是曲折的,是充满变数的。从最基层做起,忍常人不能忍;娶大脚的马皇后为妻,实现青蛙到王子的转变;有了自己的势力仍然视窝囊的旧主为不二主子,常怀感恩之心;长期挂靠在“扶不起的阿斗”小明王的帐下,显示出深远独特的战略眼光;三顾茅庐请刘基出山,天下谋士尽入他彀中……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奋斗。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布衣天子,在天下归一时,却举起了手中三尺利剑,一剑一剑挥砍在曾一起扛过枪一起流过血的兄弟身上。于是乎,血光溅红了金銮殿;于是乎,杀人狂魔应世而出。残忍、残酷、残暴、残虐,残酷无情。历史似乎也是这样定论的,要不然,千百年来,在刻画朱元璋这条真龙天子的形象时,总是先从他的外表上做文章,把他描绘成“丑龙”。这似乎早已深入人心,无法改变。然而,历史是一锅粥,一锅浓得不能再浓的粥,粥少僧多时,必须抢,才不至于饿死;僧少粥多时,必须倒,才不至于过剩。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是有苦衷的。我们把这个转变称为权术。玩权术的人都有一点野心。何为野心?野心就是野兽之心,有一种血腥气。权术不过是机宜之法,变通之道,制胜之策。从朱元璋的这本传记,你会发现杀人狂魔背后所隐藏的一切真相。历史是有两面性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漫天的吹捧,也不是无情的打压,我们需要的是那段历史真相。正如历史的A面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奋斗很重要,历史的B面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权术更重要。面对这浩瀚的历史,我们该如何走近它,欣赏它?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看到不一样的朱元璋,你会对人生的奋斗产生新的诠释,你会明白权术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 完结朱棣的一生完结至第798集
- 朱元璋驾崩后,明朝以一种罕见的方式踏入封建王朝关键的瓶颈期。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到北平的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口号起兵造反,以三郡兵马对抗天下围攻三年,粮草、兵马逐步消耗,然而就在天下人都以为朱棣大势已去的时候,孤注一掷,战争迎来了出乎意料的结局,最终夺得了侄子的皇位,并自称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任皇帝。篡位的事实,一方面给朱棣带来巨大的压力,让他不停篡改史实,残暴镇压建文旧臣;但与此同时,这也给朱棣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为了证明自己比建文更适合皇位,他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使得大明朝顺利渡过瓶颈期,为接下来的仁宣盛世绘制了一幅宏伟的图景。永乐朝改变了明太祖设定的皇位传承顺序,其治国理念、施政作为以及实际效果也都已与建文朝大为不同,在明朝历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可以称为“新明朝”。朱棣开启的永乐王朝,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设定的明朝帝位继承体系,从原来的在朱元璋—(朱标—)朱允炆及其子孙后代中传承,改变为朱元璋—(朱标—)朱允炆—朱棣及其子孙后代传承体系。明朝已不是明太祖的明朝,而是一个改变了皇位传承顺序的“新明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