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听过“侠义群英评书”的人还听过
- 大隋唐
- 大隋唐传统评书又名《兴唐传》,据清乾隆年间话本小说《说唐》敷衍而成。北京流传的评书《隋唐》以清末评书大王双厚坪所说内容最为丰富、完整,惜其底本未能传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评书演员品正三在家传《隋唐》的基础上,觅得双厚坪《隋唐》的书道儿,熔于一炉,所得《隋唐》在北京书坛上颇有代表性。陈荫荣得其师品正三所传是书,再予加工,详细讲述了《隋唐》全本,经人整理得一百四十万字,取名《兴唐传》,于1984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问世。此外,北京说《隋唐》的名家还有徐连城、潘诚立、王殿远、李月三、春厚明、连阔如、马连登等人,而本书评者连丽如就是得传自其父连阔如。隋灭南陈后,南陈阵亡的将军之子秦琼、程咬金避居山东。秦琼充历城县捕吏,在临潼山偶然搭救被晋王杨广追杀的李渊,后因病困于天堂县,当锏卖马,得识豪杰单雄信。又因误伤人命被发配北平府,见到失散多年的姑母秦蕊珠(罗艺之妻),被北平王罗艺派往唐璧麾下,继而受命进京向越国公杨素送寿礼。为救民女,七杰大闹花灯,反出长安。时杨广篡位,南阳关伍云召反朝自立,群雄并起。程咬金卖私盐、闹公堂,结交尤俊达一同劫了皇杠。秦琼为救程咬金闹登州,被靠山王杨林收用。三十六友贾家楼结义,立英雄会,在山东造反。英雄会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计救逃出杨林营垒的秦琼。程咬金三斧定瓦岗,称大魔国主。隋帝杨广派兵三打瓦岗寨皆败。杨广建西苑,挖汴河,官逼民反。十八路反王拥程咬金为都盟主。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元霸奉旨讨伐,于四平山锤震十八国。瓦岗军得救后,南伐五关,大破铜旗阵。天下各路英雄齐赴杨广所设扬州会比武夺玉玺,杨广计败毙命。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破潼关,占长安,大唐开国。李密失政,瓦岗军散。洛阳王王世充收单雄信,聚将抗唐。尉迟恭出世,马邑刘武周反唐后,受其派遣,抢三关,夺八寨,大战秦琼,后兵败,为李世民恩收。唐伐王世充,诛五反王,保王世充的单雄信自刎。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计害秦王李世民,尉迟恭单鞭救主。李世民伐雷大鹏,灭襄阳反军。苏烈纠合五王人马反扑潼关,为罗成(罗艺之子),所阻,建成、元吉挟嫌害死罗成。李世民回师退苏烈。程咬金私访,参倒建成、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使代理山河。
- 白眉大侠
- 《白眉大侠》是由单田芳创作的评书作品。讲述北宋年间小五侠之一徐良协助包大人抓差办案的传奇故事。分为《徐良出世》、《龙虎风云会》等多部。《白眉大侠》讲述宋朝仁宗皇帝执政期间,以徐良、蒋平、白芸瑞为首的三侠、七杰、小五义等众开封府校尉,在八王赵德芳、包拯、颜查散等清官的支持下,为保国泰民安而不顾个人安危,抗强暴、战邪恶、捣匪巢、灭贼寇,在众多武林豪杰的大力协助下,先后与勾结外匪、图谋反叛的阎王寨众贼、三教堂恶徒、三仙岛凶僧魔头展开了生死搏斗,其间还不断遭受奸臣陷害,屡屡背腹受敌,身处险境。但众英雄义士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爱憎分明、有勇有谋,利用高超的斗争艺术与惊人的武艺,最终消灭顽敌,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勋。
- 薛礼征东(42回版)
- 公元614年,唐代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男孩薛仁贵降生。30岁前,农民薛仁贵一身好武功无处施展。30岁时,他抱怨祖坟风水不好,想迁坟。妻子鼓励他从军,衣锦还乡,再改葬祖坟。唐太宗征高句丽,攻打安市时,中郎将刘君昂被高句丽军包围,无法冲出,无名小卒薛仁贵他挥戟跃马,斩高句丽大将,高句丽军溃退。此战,薛仁贵之名传遍唐军。两军相持之时,高句丽王派人高延寿、高惠真带15万大军前来救援。唐太宗定下诱敌深入之法。薛仁贵深知这是关键一仗,是自己建立奇功的机会,于脱下普通的黑色军装,穿上白袍、白盔、白甲——用现代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包装。高延寿、高惠真进入埋伏圈后,薛仁贵白马银甲、腰挂两弓、手持方天画戟,所到之处,戟挑马踏,高句丽兵退如潮。观战的唐太宗对白衣小将薛仁贵十分赞赏,他为游击将军。后来唐太宗把一举成名薛仁贵视为心腹,提升他为右领军郎,负责守卫皇宫北门。唐高宗也十分信任薛仁贵。公元654年五月,高宗到建筑于山谷的万年宫游玩。五月三日夜,山洪暴发。禁军见大水冲来,各作鸟兽散。薛仁贵此时正在北门值班,见情势危急,跳上北门的横木,大声呼叫。高宗听到,及时出了寝殿,躲到山上去了。不在一会儿,洪水冲进寝殿,淹死了许多士兵。事后,薛仁贵得到了提升,为左领军中郎将。后来,薛仁贵参加了高句丽的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高句丽守军有个神箭手,连续射死10个唐兵,薛仁贵单人匹马冲上去,一边策马急驰,一边张弓发射,一个个敌兵应声倒下。那名高句丽神箭手见此,吓得弓箭坠地,被薛仁贵生擒。公元661年,薛仁贵当时任铁勒道(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行军副总管,被调到西北攻打骚扰边境的九姓突厥。老将薛仁贵一箭能洞穿五重内甲,唐高宗赞叹不止。天山脚下,薛仁贵与九姓突厥对阵,突厥派了几十名精锐战将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箭无虚发,三名敌将仆倒在地,其余的将领吓得连忙抛弓弃刀投降。三箭射三将,使得薛仁贵的英名从东北传到西北,于是军中流传一首歌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在唐朝最后一次征灭高句丽战争中,薛仁贵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唐将高侃率领的北路于新城(今辽宁省抚顺北高尔山古城),被夜半偷袭,损失了许多兵马。薛仁贵前去解救,反败为胜。高侃至金山(今辽宁省昌图西金山寺)又吃了败仗,高句丽军尾随不舍。薛仁贵见此横向出击,取得金山大捷。金山之役是十分关键的一仗,它截断了高句丽军南北防线之间的联系,使唐军南北两路能予以策应,特别是促成了唐宫连克木底(辽宁省新宾木奇镇)等三城,完成了北路军与国内城男生军队的会师。金山大捷之后,在众将反对的情况下,薛仁贵只率2000人攻打高句丽城池坚固,兵多将广的夫余城(今吉林省四平—面城古城)。薛仁贵2000兵力,耗时半年攻下夫余城。夫余川中(夫余城北至松花江的平原地区)40余座城闻风丧胆,不战而降。公元668年十二月,唐王朝在原高句丽境内设安东都护府,薛仁贵被任命为第一任安东都护。公元671年,薛仁贵调任逻娑(今西藏拉萨)道德军大总管,参加了平定吐蕃的军事行动。作战中,由于部将郭封德等擅自行动,遭致失利。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战败。他因此贬为平民。吐蕃动乱的同时,高句丽也掀起了反叛之潮,地方守将无法控制局面。唐高宗被迫启用薛仁贵,企图借他的威名,安定高句各部。675年左右,薛仁贵因触犯刑律,被贬到象州(今广西省象县附近),后遇赦才回。60多岁以后,薛仁贵相继做过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长史、代州(今山西省代县等处)总督。683年,薛仁贵奉命攻打云州(今山西长城以南,桑河以北地区)的突厥。突厥兵一听说70岁的老将来了,不战而走。此战是薜仁贵戎马生涯最后一次战斗。不久,他病死于军中。
- 聊斋之素秋(21回版)
- 俞慎认识了同姓的读书人俞士忱,结拜为兄弟,他把俞士忱和妹妹素秋带回家。素秋是绝色美人,长得粉白如玉。俞慎夫妻像对待同胞弟弟妹妹一样爱护俞士忱和素秋。不久,俞士忱得了重病,临死前向俞慎交待:咱们名为兄弟,实际并不同宗,可以通婚,既然嫂嫂这么喜欢素秋,我死后,让素秋给您做妾吧。
- 沙僧日记
- 自从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无厘头搞笑方式风靡后,后现代小说开始向传统文化取经,自网上火爆起来的《悟空传》后,又一部搞笑文学作品《沙僧日记》出现,并被众多的读者封为史上最暴笑最无厘头的文学作品!此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师徒一群去西经路上搞笑片段。本书文字轻松搞笑,插图诙谐有趣,值得一读.
- 唐宋文人那些事儿:揭秘历史文人真实百态
- 《唐宋文人那些事儿:揭秘历史文人真实百态》带你穿越千年,走进李白、杜甫、苏轼等传奇文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才华、抱负与人生起伏。李白,从少年漂泊到长安逐梦,壮志未酬却留下“诗仙”美名;杜甫,在乱世中坚守“诗圣”初心,用笔墨记录苍生苦难;苏轼,风雨中且歌且行,豁达面对宦海沉浮;还有王维的诗意禅心、柳永的市井风流、李清照的才情与坚韧……这些文人的故事,不仅是文学的辉煌,更是人性的真实写照。他们或狂放、或忧国、或洒脱,在盛世与乱世中书写了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