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听过“彩虹剑评书”的人还听过
- 刘兰芳_洪武大帝(172回)
- 为何会成为威震四方的农民起义领袖?这就是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传奇一生……
- 大隋唐
- 大隋唐传统评书又名《兴唐传》,据清乾隆年间话本小说《说唐》敷衍而成。北京流传的评书《隋唐》以清末评书大王双厚坪所说内容最为丰富、完整,惜其底本未能传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评书演员品正三在家传《隋唐》的基础上,觅得双厚坪《隋唐》的书道儿,熔于一炉,所得《隋唐》在北京书坛上颇有代表性。陈荫荣得其师品正三所传是书,再予加工,详细讲述了《隋唐》全本,经人整理得一百四十万字,取名《兴唐传》,于1984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问世。此外,北京说《隋唐》的名家还有徐连城、潘诚立、王殿远、李月三、春厚明、连阔如、马连登等人,而本书评者连丽如就是得传自其父连阔如。隋灭南陈后,南陈阵亡的将军之子秦琼、程咬金避居山东。秦琼充历城县捕吏,在临潼山偶然搭救被晋王杨广追杀的李渊,后因病困于天堂县,当锏卖马,得识豪杰单雄信。又因误伤人命被发配北平府,见到失散多年的姑母秦蕊珠(罗艺之妻),被北平王罗艺派往唐璧麾下,继而受命进京向越国公杨素送寿礼。为救民女,七杰大闹花灯,反出长安。时杨广篡位,南阳关伍云召反朝自立,群雄并起。程咬金卖私盐、闹公堂,结交尤俊达一同劫了皇杠。秦琼为救程咬金闹登州,被靠山王杨林收用。三十六友贾家楼结义,立英雄会,在山东造反。英雄会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计救逃出杨林营垒的秦琼。程咬金三斧定瓦岗,称大魔国主。隋帝杨广派兵三打瓦岗寨皆败。杨广建西苑,挖汴河,官逼民反。十八路反王拥程咬金为都盟主。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元霸奉旨讨伐,于四平山锤震十八国。瓦岗军得救后,南伐五关,大破铜旗阵。天下各路英雄齐赴杨广所设扬州会比武夺玉玺,杨广计败毙命。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破潼关,占长安,大唐开国。李密失政,瓦岗军散。洛阳王王世充收单雄信,聚将抗唐。尉迟恭出世,马邑刘武周反唐后,受其派遣,抢三关,夺八寨,大战秦琼,后兵败,为李世民恩收。唐伐王世充,诛五反王,保王世充的单雄信自刎。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计害秦王李世民,尉迟恭单鞭救主。李世民伐雷大鹏,灭襄阳反军。苏烈纠合五王人马反扑潼关,为罗成(罗艺之子),所阻,建成、元吉挟嫌害死罗成。李世民回师退苏烈。程咬金私访,参倒建成、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使代理山河。
- 云海玉弓缘
- 陈天宇同父亲陈定基、妻子幽萍和书僮江南(已成了他的义弟)一家回到故土江南,不料仇人追踪而至,幽萍中毒受重伤,命在旦夕。陈派江南从苏州北上寻求解毒圣药碧灵丹。江南路过山东时顺访杨柳青之女邹绛霞,适逢仇家纠集黑道人物到杨家寻衅报仇。江南得金世遗暗助,打败了一干强敌,搏得邹绛霞的芳心,并从金世遗处得到了解毒圣药天山碧灵丹。金世遗暗助江南时被武林高手藏灵上人追踪,二人恶斗一场,藏灵上人伤重而亡,其所携带宝图被江南得到后赠给了金世遗。金世遗结识了吕四娘的唯一传人谷之华,二人相互倾心,相约再会于氓山。金世遗赴岷山途中获知苦恋他的天山派李沁梅因寻找自己而被大魔头孟神通囚禁,金潜入孟家庄救李未成反被孟打伤,幸得孟的仇家之女厉胜男将其治好,为谢恩,金答应三个月后出海寻找乔北溟遗下的秘籍并助厉胜男向孟神通复仇。金世遗来到氓山,拜祭吕四娘。不料风波突变,氓山掌门曹锦儿发现了谷之华的身世,原来是孟神通之亲生女,执意将其逐出门墙。原氓山叛徒了因和尚之徒弟灭法和尚亦来寻仇,意图毁掉吕四娘之陵墓,一时之间,氓山派无人能敌,幸好谷之华挺身而出,勇斗凶僧,在金世遗的暗助下,打败了灭法和尚。然曹锦儿仍固执已见,终将谷逐出氓山派。金、谷二人境遇相似,互相鼓励,情投意合。随后二人分手,金世遗去青岛准备出海事宜。谷之华则遇到厉胜男、陈天宇等,合力救出李沁梅。孟神通这时亦发现谷之华就是其苦寻的亲生女儿,然谷不愿相认,逃离而去,孟神通与灭法和尚相互勾结,亦追踪而至。厉胜男戏弄谷之华时遇险,幸得李沁梅之母冯琳相救才得以脱身,冯琳与李沁梅追至海边,金、厉二人刚刚扬帆而去。
- 凶手是谁-现代大案纪实
- 一个品行不良的男孩,被指控成一宗谋杀案的凶手,不仅他父母和朋友唾弃他,连他自己都放弃了自己,但在一次测谎实验后,他父亲开始怀疑凶手另有其人,到底谁是凶手?男孩的父亲能回自己儿子一个清白吗?一幕幕血案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发生,背后的原因竟是离奇古怪,躺在浴缸中的死尸,莫名其妙的身亡,变态的杀人狂魔,这些都充斥着人们的神经,
- 聊斋之罗刹海市
- 男主人公马骥性格孤傲清高,怀材不遇而愤世嫉俗,拒人千里却心地善良。龙女小乔纯真无邪爱上马骥更是不惜自残身体,以身上龙鳞喂马骥。马骥从此脱胎换骨,文思敏捷、文采不凡,成功地技压状元!
- 薛礼征东(42回版)
- 公元614年,唐代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男孩薛仁贵降生。30岁前,农民薛仁贵一身好武功无处施展。30岁时,他抱怨祖坟风水不好,想迁坟。妻子鼓励他从军,衣锦还乡,再改葬祖坟。唐太宗征高句丽,攻打安市时,中郎将刘君昂被高句丽军包围,无法冲出,无名小卒薛仁贵他挥戟跃马,斩高句丽大将,高句丽军溃退。此战,薛仁贵之名传遍唐军。两军相持之时,高句丽王派人高延寿、高惠真带15万大军前来救援。唐太宗定下诱敌深入之法。薛仁贵深知这是关键一仗,是自己建立奇功的机会,于脱下普通的黑色军装,穿上白袍、白盔、白甲——用现代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包装。高延寿、高惠真进入埋伏圈后,薛仁贵白马银甲、腰挂两弓、手持方天画戟,所到之处,戟挑马踏,高句丽兵退如潮。观战的唐太宗对白衣小将薛仁贵十分赞赏,他为游击将军。后来唐太宗把一举成名薛仁贵视为心腹,提升他为右领军郎,负责守卫皇宫北门。唐高宗也十分信任薛仁贵。公元654年五月,高宗到建筑于山谷的万年宫游玩。五月三日夜,山洪暴发。禁军见大水冲来,各作鸟兽散。薛仁贵此时正在北门值班,见情势危急,跳上北门的横木,大声呼叫。高宗听到,及时出了寝殿,躲到山上去了。不在一会儿,洪水冲进寝殿,淹死了许多士兵。事后,薛仁贵得到了提升,为左领军中郎将。后来,薛仁贵参加了高句丽的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高句丽守军有个神箭手,连续射死10个唐兵,薛仁贵单人匹马冲上去,一边策马急驰,一边张弓发射,一个个敌兵应声倒下。那名高句丽神箭手见此,吓得弓箭坠地,被薛仁贵生擒。公元661年,薛仁贵当时任铁勒道(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行军副总管,被调到西北攻打骚扰边境的九姓突厥。老将薛仁贵一箭能洞穿五重内甲,唐高宗赞叹不止。天山脚下,薛仁贵与九姓突厥对阵,突厥派了几十名精锐战将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箭无虚发,三名敌将仆倒在地,其余的将领吓得连忙抛弓弃刀投降。三箭射三将,使得薛仁贵的英名从东北传到西北,于是军中流传一首歌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在唐朝最后一次征灭高句丽战争中,薛仁贵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唐将高侃率领的北路于新城(今辽宁省抚顺北高尔山古城),被夜半偷袭,损失了许多兵马。薛仁贵前去解救,反败为胜。高侃至金山(今辽宁省昌图西金山寺)又吃了败仗,高句丽军尾随不舍。薛仁贵见此横向出击,取得金山大捷。金山之役是十分关键的一仗,它截断了高句丽军南北防线之间的联系,使唐军南北两路能予以策应,特别是促成了唐宫连克木底(辽宁省新宾木奇镇)等三城,完成了北路军与国内城男生军队的会师。金山大捷之后,在众将反对的情况下,薛仁贵只率2000人攻打高句丽城池坚固,兵多将广的夫余城(今吉林省四平—面城古城)。薛仁贵2000兵力,耗时半年攻下夫余城。夫余川中(夫余城北至松花江的平原地区)40余座城闻风丧胆,不战而降。公元668年十二月,唐王朝在原高句丽境内设安东都护府,薛仁贵被任命为第一任安东都护。公元671年,薛仁贵调任逻娑(今西藏拉萨)道德军大总管,参加了平定吐蕃的军事行动。作战中,由于部将郭封德等擅自行动,遭致失利。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战败。他因此贬为平民。吐蕃动乱的同时,高句丽也掀起了反叛之潮,地方守将无法控制局面。唐高宗被迫启用薛仁贵,企图借他的威名,安定高句各部。675年左右,薛仁贵因触犯刑律,被贬到象州(今广西省象县附近),后遇赦才回。60多岁以后,薛仁贵相继做过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长史、代州(今山西省代县等处)总督。683年,薛仁贵奉命攻打云州(今山西长城以南,桑河以北地区)的突厥。突厥兵一听说70岁的老将来了,不战而走。此战是薜仁贵戎马生涯最后一次战斗。不久,他病死于军中。